【专题背景】
随着都市圈、城市群渐成城市发展的主流,单个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41城共同汇聚成了长三角的“大家庭”,绵延繁盛的江南文化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内核。大江奔流,千帆竞发,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越吹越劲,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之间联动频频,合作不断升温,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飞。
2020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苏州工业园区会议中心举行。全会审议通过《苏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苏州身处长三角一体化中心位置、先行区域,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实施机遇,肩负着自贸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化试点等先行先试的时代任务。皇冠博彩 有机整合地方政府、高校院所等多方优质资源,系统设计“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专题,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经验分享、主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参训学员厘清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国家《规划纲要》、省《实施方案》、市《行动计划》落实落地。
【培训对象】
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培训菜单】
序号  | 课程  | 序号  | 课程  | 
1  | 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例  | 2  | 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例  | 
3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源起、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  | 4  | 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 
5  | 长三角一体化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 6  | 科技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  | 
7  |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成长机制  | 8  | 产业基金、供应链生态圈和政府服务的创新模式  | 
9  | 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税务管理  | 10  | 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与科技项目及人才引进  | 
11  | 长三角环境标准一体化规划  | 12  | 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13  | 苏州实施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分析  | 14  | 科技成果转化之“校”“企”“地”产学研模式探索  | 
15  |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16  | 科技创新与创新生态系统打造  | 
17  | 解读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实践  | 18  | 共建长三角基础设施体系:价值、挑战与对策  | 
19  |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  | 加快推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21  | 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创新  | 22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褀和突破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 
23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 24  | 大数据背景下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实践与思考  | 
25  | 双轨并行:苏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 26  | 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与建设高校现代化服务型政府  | 
27  | 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及苏州实践  | 28  |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 
29  | “”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  | 30  | 公共服务与苏州市的创新实践  | 
31  | 区域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 32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解读  | 
33  | 创新与区域发展:以长三角经济发展为例  | 34  | 长三角生态治理共同体构建:价值、困境和对策  | 
35  | 区域旅游发展与实践  | 36  | 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37  | 新型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发展  | 38  | 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三维路径  | 
39  |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 40  | 新江南水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途径  | 
41  | 江苏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措施与经验  | 42  | 长三角城市合作共建环太湖地区绿色低碳示范区  | 
43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南区域经济发展  | 44  | 美丽苏州的保障与支撑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 
45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 46  | 以集聚区带动服务业发展:苏州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